近日,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傳聞博士的專著《四川傳統吟誦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四川傳統吟誦研究》全書共89余萬字,分上、下兩冊。其研究認為,四川傳統吟誦傳承至今,傳承體系從未剝離過四川教育史。作為一種讀書方法和工具,它貫穿于整個讀書過程,其語言風格、旋律形態、語音結構、情緒表達全部受到讀書的制約;反之,四川傳統吟誦也對讀書效果、文化體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梢哉f,在歷代四川讀書人之中沒有離開四川傳統吟誦而存在的讀書,亦不存在脫離讀書的四川傳統吟誦。吟誦與讀書互為表里,體用不二。
該研究對當代四川傳統吟誦的歷史沿革、形成原因、文化價值、文脈傳統進行探索,使其上升到學科角度,客觀揭示四川傳統吟誦的教育特質,分析其對傳承者的影響和作用,對吟誦傳習過程中體現的教育功能進行闡釋,盡力還原四川傳統吟誦的教育功能價值。依托于傳承載體、傳承措施、傳承狀態等要素,該書對四川傳統吟誦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以及文化密碼的抽絲剝繭,對四川傳統吟誦的傳承體系進行了深入剖析,發掘出全新的傳承邏輯和規律,為保護和繼承中華傳統吟誦提供了寶貴的地方借鑒,探索出一條現代化背景下民間口頭音樂傳承發展的新路子。
《四川傳統吟誦研究》由四川傳統吟誦的歷史發展、地域影響、方言特征、人文特點、社會形態、文化活動、傳承脈絡、詩詞文體等漸次展開,以四川方言區域(湖廣話和南路話)為方言地域劃分標準,依次形成以湖廣話為代表的成都傳統吟誦、重慶傳統吟誦、廣元傳統吟誦、綿陽傳統吟誦、南充傳統吟誦、達州傳統吟誦、遂寧傳統吟誦、內江傳統吟誦和以南路話為代表的樂山傳統吟誦、宜賓傳統吟誦,共兩大類研究方向。該書包含了對22位吟誦傳承人的吟誦分析個案,如成都和樂山的傳統吟誦研究對象分別包括流沙河、杜道生先生。
教育部所聘中華經典資源庫吟誦專家華鋒教授先生表示,《四川傳統吟誦研究》一書基于歷時10年的田野調查和學術研究,利用大量的一手采錄資料和其他口述、文獻材料,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見。從源頭上對“四川傳統吟誦”與“現代吟誦”進行了區分,且力圖從音樂形態上對其進行界定和深入研究。這是地方傳統吟誦領域的一大研究成果,對重建中國傳統吟誦史也頗具參考價值。
山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韓品玉所長認為,《四川傳統吟誦研究》一書的問世,展示了我所特聘研究員的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能力,展現出王傳聞博士愛崗敬業、勤奮探索的精神風貌,是我所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上的珍貴學術成果。將傳統吟誦研究的理論成果應用和服務于社會,是該書的一大特點。該書是理論研究成果,又是應用普及的力作。隨著部編本語文教材對吟誦的認定和推出,該書的出版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維度上,都將會顯示出當春乃發生的美好前景。
該書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音樂研究中心、綿陽市委宣傳部、四川省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綿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全額資助項目(項目批準號為xnyy2019008),已于2020年結項。

王傳聞研究員,博士,山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南大學中華經典吟唱研究與傳播基地研究員、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國學導師、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中華吟誦推廣中心學術總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中日韓吟誦交流大使”。
王傳聞博士曾經多次主持四川省級重點社科基金項目。主編恩師杜道生教授的《杜道生先生文字音韻訓詁學遺稿選》(三卷),著《杜道生傳》《問道——王傳聞行腳書稿》,發表吟誦學術論文幾十篇。多次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舉辦義務吟誦講座,曾獲古籍整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先進個人稱號。

撰稿:劉婷
審核:韓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