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晚,由黨委研究生工作部主辦,文學院承辦的“治學?修身”科研倫理院長論壇在千佛山校區教學三樓3101報告廳成功舉辦。本場論壇由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孫書文擔任主講人,講座主題為“論學術研究中的血痕與墨痕”,論壇由研究生輔導員杜云飛主持,文學院2020級全體研究生到場聆聽。

講座伊始,孫院長介紹了講座題目內涵,開宗明義地指出“血痕”即將學術研究與生命結合起來,“墨痕”即為研究后留下來的文字內容。緊接著,就如何將“血痕”留下來這一問題展開詳細闡述。他一連提出“為什么做學問?”“做學問要得到什么?”“做學問是干些什么?”幾個問題,啟迪同學們進行更深層次地思考。之后,他運用逆向思維否定了“做學問不為尋求真理”的觀點,得出“做學問只為自己修行,做學術可以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的結論,整個闡釋過程深入淺出、不徐不疾。
接下來,孫院長講解了如何開題和搜集資料這兩方面的問題,給予同學們方法論上的指導。圍繞“如何開題”這一問題,他指出可以從基礎理論、現實生活、矛盾點、不同學派觀點的學術爭論、學科滲透交叉以及科研管理和規劃等幾個角度選題,并且選題要貫徹有價值、有意思、可行性這三原則。開題報告的寫作則要注意明確選題的由來和研究現狀、關注選題意義和預期價值、考量選題設計的可行性。參考文獻的選擇要準備充分、要具有論辯性和簡潔性。圍繞如何搜集資料這一問題,他強調學位論文的材料要具有必要性、真實性、新穎性、充分性、嚴密性,并對材料搜集的門徑、定向材料搜集的具體方法、檢索的具體門路予以詳細地闡釋。
最后,孫院長對同學們寄予了殷切期望,他勉勵同學們要用心治學、以學養心,要刻苦、刻意、苛刻地搜集材料,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然后才成大家。他亦祝愿同學們寫出自己滿意的、帶“血痕”的學術論文。伴隨著熱烈的掌聲,本場講座圓滿結束,同學們紛紛表示獲益良多。

本次講座集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搭建了師生間學術溝通交流的橋梁,不僅有利于同學們開闊學術研究視野、提高科研學術水平、提升綜合素質,更有助于營造濃厚的學術科研氛圍、激發學院的科研活力,充分體現了文學院的人文關懷精神,也彰顯了文學院“斯文在茲”的精神內核。
撰稿:王琪
攝影:尹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