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9月調入我校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是呂文明人生的轉折。在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他申請到1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個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1個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發表C類論文7篇,出版學術專著《當代書法文化論稿》,獲得首屆全國高等書法教育論壇優秀論文獎(最高獎)1項、山東省第四屆藝術教育論文評選三等獎1項。他主持的《魏晉書法文化世家研究――政治與社會變遷視閾下的藝術史觀》是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僅有的兩個書法類課題之一,并實現了我省在該項目上書法類課題零的突破。
與書法結緣:初中時就舉辦書法展
呂文明1982年出生于山東海陽。與書法結緣,要追溯到讀小學時。當時,在老師偶然一次提點下,呂文明闖入了書法世界,從楷書開始,習練不止。
自幼喜愛歷史和文化的秉性決定了呂文明對于書法的興趣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他從少年時期即非常注重向身邊有學問的老師和長輩請教問題,對于書法,則是在這種對于家鄉歷史掌故的了解和追問中一步步深入進去。
初中時,呂文明就讀于海陽市山西頭鄉初級中學,對于書法的練習尚在自我摸索階段,尤其對于柳公權玄秘塔碑的研習,興趣最大,班里的黑板報多出自呂文明之手。此時,校長姜德平注意到了呂文明,經常對他進行點撥和鼓勵。初三時,呂文明在學校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書法展并引起轟動。他也因此萌生了做一名書法家的夢想。高一時,呂文明因病休學一年。正是這一年,他得以全身心進行書法研習;同時還寫出了32萬字的長篇小說《青春風雨行》。

在書法研習過程中,呂文明逐漸領悟到一個道理:要使書法藝術水平不斷精進,就必須學習與之相關的文學、歷史知識,將其放置到文化的范疇進行賞析、研習。只有不斷增強人文素養和文學積淀,不斷研讀與書法相關的歷史知識,視野才能更廣闊,才能在書法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2002年,呂文明考入山師文學院新聞系。大學四年,在新聞專業學習之余,呂文明從未中斷對書法、文學創作以及歷史知識的積累與學習。從大二開始,呂文明就去旁聽我校著名書畫家李宗瑋先生的《中國書法史專題》,前前后后聽了4遍。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宗瑋早早就認識了呂文明,并深深記住了這個愛好書法的執著的年輕人。
“呂文明具有超出自己年齡的理性意識和清晰的職業規劃意識。成功之路的每個腳印都滲透著他的汗水和心血”,提起得意門生呂文明,其輔導員賀彩虹如此評價。
從書法愛好到書法美學:一個華麗的轉身
2006年,呂文明如愿以償,以優異成績考取我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所書法美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師從李宗瑋先生。
書法美學方向是一個冷門專業,呂文明卻立志將這個冷板凳坐定、坐穩。碩士研究生期間,他主要臨摹歐陽詢、褚遂良、王鐸、米芾的書法作品,尤其以學習王鐸用功最勤,因為呂文明的研究方向就是以王鐸為中心的晚明浪漫主義書風。導師的悉心指導以及系統而深層次的學習,使呂文明的書法研究之路正本清源,理論厚度不斷加深。
2006年9月,第七屆書學討論會發布征稿啟事。書學討論會是我國書法界最高層次的研討會,3年舉辦一次。在導師的建議和具體指導下,呂文明撰寫了參會論文《書法審美特質的主體性思考》。這是呂文明第一次運用美學理論解決書法問題,引起了與會專家高度關注,獲得三等獎,他也因此直接加入中國書法協會,成為當年年齡最小的會員。

這次經歷,讓呂文明感覺橫亙在自己眼前的那扇看似高不可逾的學術研究大門豁然開啟了。 3年讀研期間,他參加了十幾次書法學術研討會,撰寫了大量關于書法美學研究的論文。他一邊進行書法創作,一邊樂此不疲地進行理論學習與積累,為今后學術研究能力的快速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8年,呂文明以優異成績提前畢業,留校擔任大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輔導員工作瑣碎繁雜,壓力很大。如何才能做到工作與書法兩手抓兩不誤?呂文明深諳天道酬勤的道理?!八k公室的燈光幾乎總是所在教學樓最后一個熄滅的,無論工作日還是節假日都是如此。 ”熟悉他的人都這樣告訴記者。
那時,呂文明最盼望寒暑假,因為只有寒暑假他才能有大塊的不被人打擾的時間進行自己的學術研究。前幾年,長清湖校區不安排考研學生假期留校復習,所以一到寒暑假,偌大的校園人去樓空。呂文明的快樂假期就在這份靜謐中開始了。周一,他會買好5天的食物,宅在長清湖校區綜合教學樓A區四層辦公室里讀書和寫文章。餓了就簡單吃點兒,困了就睡在辦公室沙發上。他常常5天不下樓,只有周末才會回市區稍事休息。
回首那段時光,呂文明滿懷感觸地說,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那時的堅持。
敢啃魏晉書法的“硬骨頭”
2012年,呂文明考取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學者王志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書法文化世家。至此,他正式走上專業書法研究理論之路。
呂文明認為,研究書法不能單純站在書法研讀的角度,更要站在文化和歷史的角度,無論是書法大家還是自成一體的書法流派,其內在文化內涵皆需研究者掌握更多更廣的歷史文化知識?,F實困難是,書法理論研究過于小眾,并不為歷代史學家重視,在現存文獻里面,關于歷代書法家、書法理論研究的介紹很少,這對自己的研究是極大的困難和挑戰。而選擇魏晉書法更是困難中的“硬骨頭”。因為魏晉時期雖然是中國書法的集大成時期,出現了眾多書法大家和不少知名書法流派,但從研究層面來說,困難太多:首先是實物資料太少,因為紙張超過一千年就不易保存了,目前看到的很多名家名作都是臨摹或翻刻。由于不是原作,其作品神韻差了很多,進行作品研究的難度便大大增加。
為了查找更加翔實的資料,呂文明又拿出了自己當年吃睡在辦公室的勁頭,經常徹夜學習,不斷外出進行調研和考察,一絲不茍、嚴謹細致地進行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研究的推進,他不斷有新成果問世,撰寫了一批關于魏晉書法文化世家研究的學術論文,發表在《中國書法》、《東岳論叢》等重要學術期刊上,《魏晉風度的另一種視角:蘭亭雅集中的家族觀念》還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書畫藝術學刊》全文刊載,現如今,呂文明開拓的魏晉書法文化世家研究領域已然引起學界關注,他也成為學界的魏晉書法史研究青年學者。
除了對于魏晉書法的研究,呂文明從沒有停止過對于當代書法發展的關注,特別是在2015年出版的《當代書法文化論稿》中,呂文明從書法文化、書法審美、書法心理、書法地理等多角度,通過不同視角分析了當代書法發展狀況,并對書法與教育、心理、美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的交叉與碰撞進行了獨到的分析與闡釋,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
2014年,呂文明從心理學院調入齊魯文化研究院,成為齊魯文化研究院專職教師。呂文明開設了《中國歷代書法名家研究》全校公選課,課堂上的他與生活中的他判若兩人,少了安靜,多了幾分灑脫與豪邁,吸引了不少書法愛好者前來選聽他的課。每次選課人數都達到一百多人,是全校學生最喜歡的藝術類公選課之一。許多學生在上完課后會拿出自己的書法作品請呂文明點評,為了能為更多學生點評作品,留出更多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呂文明每次都是自己開車去長清湖校區上課。
呂文明深知,就目前國內書法理論研究來說,這個學科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并不樂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之一,書法的文化價值以及歷史意義毋庸置疑,然而,相比于目前書法市場的繁榮,書法理論研究卻停滯不前?!拔乙龅?,是讓更多人認識到書法的魅力及其文化內涵,將書法研究上升到一個更廣的層面,真正將這個學科做大做強,使書法學從絕學發展為顯學”,呂文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