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川流,1953年8月生,山東藝術學院教授,1982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于山東藝術學院,1992-2010年任藝術文化系副主任、主任、藝術文化學院院長,現任省級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化創意產業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南京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藝術學學會副秘書長,全國藝術學學會藝術管理委員會會長,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高校教學名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學理論、藝術管理學、藝術美學、電影學。承擔并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2項,國家級教材課題2項、省級科研課題3項,獨立撰寫或作為主要作者出版的著作18部,發表論文160余篇。主要著作有:《藝術美學》《藝術與創意》《藝術學導論》《文化藝術管理學》《中國文化藝術可持續發展研究》《文化管理學概論》等,主編著作《藝術管理學概論》《藝術批評學》《電影學論綱》等;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山東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3項,泰山文藝獎評論二等獎1項,山東省軟科學獎二等獎1項,山東省高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山東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
田川流材料匯集
一、 科研成果
(一)著作:
1、電影藝術基礎教程 ------ 1993年 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任第二副主編。
2、中外影視名作辭典 ------ 1993年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任主編之一。
3、藝術概論 ------ 1993年 石油大學出版社,(排名2\4)。
4、文化藝術管理學 ------ 1996年1月 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2)。
5、藝術學概論 ------ 1996年12月 泰山出版社,(2\3)。
6、藝術美學 ------ 1998年9月 泰山出版社,(1\1)。
7、中國先進文化思想研究 ------ 2004年7月 山東文藝出版社,副主編。
8、山東名勝 ------ 2004年8月 山東友誼出版社,主編。
9、電影學概論 ------ 2004年8月 山東文藝出版社,主編之一,(2\6)。
10、藝術學導論 ------ 2004年9月 齊魯書社,(1\2)。
11、中國文化藝術可持續發展研究 ------ 2005年3月齊魯書社,(1\6)。
12、文化管理學概論 ------ 2006年12月云南大學出版社,(1\2)。
13、藝術美學 ------ 2008年9月山東人民出版社,(1\1)。
14、電影學論綱 ------ 2008年10月山東人民出版社,主編,(1\5)。
15、藝術與創意------2009.5 山東友誼出版社,(1\1)。
16、藝術管理學概論-----2011.8 東南大學出版社,主編,撰稿(1\7)。
17、藝術學導論(第二版) ------ 2012. 10高等教育出版社,(1\2)。
18、藝術批評學-----2012.10 東南大學出版社,主編,撰稿(1\4)。
(二) 論文與評論:
1、《向心靈深處開掘》,1983年第1期《山東師大學報》,(排名1\1)。
2、《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提要》,1985年 山東教育出版社(參加編寫)。
3、《聽》,1987年11月5日《山東廣播電視報》,(1\1)。
4、《他在默默地尋覓》, 1988年1月10日 濟南人民廣播電臺,(1\1)。
5、《歌唱家王音旋印象》,1988年第3期《走向世界》,(1\1)。
6、《寄情寓意于山水之間》,1989年第2期《齊魯藝苑》,(1\1)。
7、《人 樹 雪》,1990年2月16日《山東青年報》,(1\1)。
8、《她從沂蒙山走來》, 1990年7月11日《濟南日報》,(1\1)。
9、《文化人的眾生相》,1990年第7期《當代小說》,(1\1)。
10、《青年油畫家王克舉印象》, 1990年第9期《山東畫報》,(1\1)。
11、《新星在樂壇升起》 ,1990年11月2日《齊魯晚報》,(1\1)。
12、《審美意義的深化》,1991年第5期《戲劇叢刊》,(1\1)。
13、《通俗性戲劇芻議》, 1991年第6期《戲劇叢刊》,(1\1)。
14、《情與詩的交融》, 1992年第1期《戲劇叢刊》,(1\1)。
15、《視覺與體驗》, 1992年第2期《戲劇叢刊》,(1\1)。
16、《審美體驗的深拓》,1992年第1期《山東美術家通訊》,(1\1)。
17、《王世慧與她的歌唱藝術》, 1992年第15期《山東宣傳》,(1\1)。
18、《透視當代人的心態》,1992年第5期《戲劇叢刊》,(1\1)。
19、《試論中國當代電影的意象追求》,1992年第5期《當代電影》,(1\1)。
20、《讓形象植根于生活基石》,1992年第6期《戲劇叢刊》,(1\1)。
21、《室內劇藝術特性淺析》, 1992年第6期《影視文學》,(1\1)。
22、《藝術家與文化市場》,1993年第1期《戲劇叢刊》,(1\1)。
23、《匡正文藝審美娛樂功能的名份》, 1993年第4期《文史哲》,(1\1)。
24、《不斷譜寫華采樂章》,1994年4月12日《山東廣播電視報》,(1\1)。
25、《審美文化的當代選擇》,1994年7月9日《大眾日報》,(1\1)。
26、《生命的張力與選擇的艱難》,1994年第3期《戲劇叢刊》,(1\1)。
27、《論戲劇小品的藝術個性》,1995年第2期《戲劇叢刊》,(1\1)。
28、《探索的執著與困惑》,1995年第3期《戲劇叢刊》,(1\1)。
29、《試論文化藝術管理的主體系統》,1995年《齊魯藝苑》增刊,(1\1)。
30、《戲劇評論應增強主體意識》,1995年第4期《戲劇叢刊》,(1\1)。
31、《范式與選擇》,1995年7月22日《濟南日報》,(1\1)。
32、《試論文化藝術管理的主體系統》, 1995年《齊魯藝苑》增刊,(1\1)。
33、《英雄主題的當代意義》,1996年第1期《戲劇叢刊》,(1\1)。
34、《藝術真實的力量》,1996年1月27日《濟南時報》,(1\1)。
35、《探討當代英雄的文化人格》,1996年6月6日《大眾日報》,(1\1)。
36、《選擇的必要》,1996年2月14日《山東廣播電視報》,(1\1)。
37、《超越的艱難與欣慰》,1996年2月25日《濟南時報》,(1\1)。
38、《重軛下的艱難超越》,1996年第4期《戲劇叢刊》,(1\1)。
39、《試論藝術學學科發展的當代走向》,1997年第4期《齊魯藝苑》,由《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8年第2期選載,(1\1)。
40、《走出低俗》,1996年11月28日《大眾日報》,(1\1)。
41、《至樸與至真》,1997年第5期《影視文學》,(1\1)。
42、《在抽象與寫實之間》,1997年7月21日《美術報》,(1\1)。
43、《藝術教育市場的無序》,1997年3月19日《東方訊報》,(1\1)。
44、《呼喚史詩》,1997年3月29日《大眾日報》,(1\1)。
45、《至樸與至真》,1997年第5期《影視文學》,(1\1)。
46、《試論憂患的美學意義》,1997年第4期《戲劇叢刊》,(1\1)。
47、《際會風云豈偶然》,1998年2月3日《濟南時報》,(1\1)。
48、《從祝家莊到曾頭市》,1998年2月4日《濟南時報》,(1\1)。
49、《英雄排座次的啟示》,1998年2月5日《濟南時報》,(1\1)。
50、《藝術的生存空間與市場---試談走向市場的戲劇》,1998年第1期《戲劇叢刊》,(1\1)。
51、《渾厚與低徊的歷史沉思》,1998年3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1998年第5期《文化月刊》,(1\1)。
52、《世紀大典》(永恒的瞬間),1998年第3期《走向世界》,(1\1)。
53、《保持蓬勃的活力》,1998年3月16日《大眾日報》,(1\1)。
54、《用現代觀念闡釋歷史、戰爭和人》,1998 年第7期《影視文學》,(1\1)
55、《藝術學學科的人才培養及其特質》,1998年《齊魯藝苑》增刊,(1\1)。56、《藝術真實的力量》,1998年11月《大眾日報》,(1\1)。
57、《九八電影隨談》,1998年第12期《山東青年》,(1\1)。
58、《歌者與眾生的欣悅》,1999年1月19日《濟南日報》,(1\1)。
59、《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1999年2月12日《聯合日報》,(1\1)。
60、《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宏觀趨向和現實途徑》,1999年第1期《齊魯藝苑》,(1\1)。
61、《靜謐中的律動》, 1999年山東文藝出版社文集《丹青妙筆》,(1\1)。
62、《寓意蘊于情趣之中》,1999年第3期《戲劇叢刊》,(1\1)。
63、《戲說與其他》,1999年8月13日《大眾日報》,(1\1)。
64、《二十世紀的精靈》, 1999年12月14日《濟南時報》,(1\1)。
65、《從容應對》, 2000年第1期《文學世界》,(1\1)。
66、《試論電影文化的當代特性》,2000年第4期《齊魯藝苑》,2001年第4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1)。
67、《我國文化市場的當代性》,2000年6月 山東省文化市場建設與發展論文集,(1\1)。
68、《序》, 2000年8月泰山出版社,(1\1)。
69、 《用現代觀念闡釋歷史、戰爭和人》,2000年第10期《中國電視》,(1\1)。
70、《關于宏觀藝術教育的當代性思考》,山東文藝出版社?!督ㄔO山東文化大省
71、《重在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的學習》, 2001年第8期《 中國考試》,(1\1)。
72、《充滿哲思的色彩論》, 2001年第6期《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1)。
73、《與時代同行----- 電視劇的藝術追求》,2001年8月10日《大眾日報》,(1\1)。
74、《商業性大片的價值追求---評美國電影》2001年8月28日《濟南時報》,(1\1)。
75、《主流電視連續劇的藝術追求》, 2002年第1期《中國電視》(1\1)。
76、《論我國文化藝術市場的建設與培育》,2002年第2期《齊魯藝苑》,(1\1)。
77、《平民的世界與平民的話語》,《代路劇作評論集》2002年 11月,文化藝術出版社,(1\1)。
78、《充滿希望的綠洲》, 2003年1月15日《山東藝苑報》,(1\1)。
79、《論藝術院校的綜合化趨向》,2003年第1期《齊魯藝苑》,(1\1)。
80、《歷史的選擇》,2003年9月10日 《山東藝苑報》,(1\1)。
81、《詩情與詩意》,2003.2 中國文聯出版社 《朱希江詩選》跋,(1\1)。82、《瞬間與永恒》,2003.8《藝術家表演藝術研究》前言 中國文聯出版社,(1\1)。
83、《論國家文化發展的主導權》, 2004年第1期 《齊魯藝苑》,(1\1)。
84、《新穎的視角》,2004年第2期《電視研究》,(1\1)。
85、《田川流教授訪談錄》,2004年第3期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1\1)。86、《安居與詩意》, 2004年11月11日,《齊魯晚報》,(1\1)。
87、《論文化藝術管理的主體系統》,2005年第2期 《文藝研究》,(1\1)。
88、《中國文化藝術的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考》,2005年第4期《齊魯藝苑》,(1\1)。
89、《為了大地的豐收》, 2005年11月15日《山東藝院報》,(1\1)。
90、《金秋暢想》,2005年12月10日《山東藝院報》,(1\1)。
91、《京劇改革的重要嘗試》,2005年12月25日《山東藝院報》,(1\1)。
92、《培養創作與實踐性人才的重要途徑》,2006年第1期《齊魯藝苑》,(1\1)。
93、《在藝術科學的沃土上開拓---評李樹榕、葛麗英新著》,2006年第1期《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1\1)。
94、《中外藝術史研究的重要收獲》,2006年第5期 《齊魯藝苑》,(1\1)。
95、《國家文化主權、主導權與主導方向》, 2006年2月28日《文藝報》,(1\1)。
96、《科學設置文化管理類專業課程》,2006年5月5日《中國藝術報》,(1\1)。
97、《探索新世紀藝術教育的規律與特點》,2006年7月7日《中國藝術報》,(1\1)。
98、《娛樂文化與人民大眾文化利益》,2006年11月30日《文藝報》,(1\1)。
99、《藝術 準藝術 非藝術》,2007年第9期《山東社會科學》,(1\1)。
100、《藝術價值與審美理想》,2007.6.30《文藝報》,(1\1)。
101、《李安:人性與社會性的錯位》,2007.11.12《生活日報》,(1\1)。
102、《論藝術學專業的設置與建設》,2007.12《齊魯藝苑》,(1\1)。
103、《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旗幟》,2007.12.8《文藝報》,(1\1)。
104、《和諧文化與當代文化建設》,2008年第2期《朔方》,(1\1)。
105、《關于藝術批評標準的當代思考》,2008.6.17《文藝報》,(1\1)。
106、《在時代大潮中推進藝術學的發展》,2008年第5期《東南大學學學報(哲社版)》,(1\1)。
107、《與改革同步的中國藝術學》, 2008.11.11《文藝報》,(1\1)。
論集》2001年1月,(1\1)。
108、《藝術創意:藝術學研究的新維度》,2008年《藝術學研究》,2009.6《藝術學》第四卷第1輯,學林出版社《新中國藝術六十年》(全國美學大會[第七屆]論文集)收錄(1\1)。
109、《建立中國特色藝術學》,2009.2.10《文藝報》,(1\1)。
110、《文藝娛樂與喜劇精神之異同》,2009.4.21《文藝報》《沉思與凝望》(《作家出版社》2010年3月)收錄,(1\1)。
111、《論藝術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屬性》,2009年第4期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1\1)。
112、《創意時代的文學創意》, 2009.8.18《文藝報》,(1\1)。
113、《戰爭美學的當代詮釋-----電影》的藝術追求,2009年第5期《戲劇叢刊》,(1\1)。
114、《論藝術管理與藝術創意》,2009年第5期山東藝術學院學報《齊魯藝苑》,(1\1)。
115、《論藝術的美感與快感》, 2009年第6期《藝術百家》,(1\1)。
116、《新中國初期電影政策的歷史啟示》, 2009年第6期《浙江師范大學學報》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1\1)。
117、《論藝術創意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2010年第1期《東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1)。
118、《新中國文化藝術管理的歷史基礎》,2010年第5期《藝術百家》,(1\1)。
119、《論藝術與城市文化精神的傳承》,2010年第12期《山東社會科學》,(1\1)。
120、《當代文化建設背景下文化藝術活動的通俗與低俗》,2010年第6期《藝術百家》,(1\1)。
121、《藝術經典的當代價值》,2010.3.24《文藝報》,(1\1)。
122、《文學與藝術的契合與互動》,2010.6. 4《文藝報》,(1\1)。
123、《媒體批評與藝術家》,2010.11.15《文藝報》.,(1\1)。
124、《21世紀高等學校藝術管理系列教材總序》,2010.11東南大學出版社,(1\1)。
125、《與改革同步 與時代相諧----評我國藝術學學科30年發展歷程》
,《藝術的交響》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12月
126、《論文化創意人才的構成及其培養》,2011年第1期《齊魯藝苑》(1\1)。
127、《重視文藝的審美表達》,2011.1.26《文藝報》,(1\1)。
128、《電影生態建設與大眾接受》,2011年第2期《藝術百家》,(1\1)。 《中國電影產業化與類型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年4月轉載。
129、《論原生態文化的價值及其判定標準》,2011年第4期《東岳論叢》,(1\1)?!哆吔膶W.文學評論》2011.1轉載。
130、《促進審美素質的提升》,2011.6.8《文藝報》,(1\1)。
131、《網絡反腐與社會公眾監督的規范化建設》,《廉政文化論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1\2)。
132、《文化自信是民族強盛的表征》,2011.11.2《文藝報》,(1\1)。
133、《驚悚---- 人的自我恫嚇與內省》,2011年第11期上半月《山東文學》,(1\1)。
134、《藝術管理的當代使命與基本原則》,2012年第1期《汕頭大學學報》,(1\1)。
135、《當代中國的主旋律藝術與主流電影》,2012年第1期《藝術百家》,(1\1)。
136、《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變異》,2012年第1期《齊魯藝苑》,(1\1)。
137、《論俗文化的當代意義》,2012年第3期《藝術百家》,(1\1)。
138、《在對話、疏導與引領中前行----評朱德強新著 》,2012年第2期《濟南大學學報》
139、《推進我國藝術管理學科建設的深化與拓展》,全國藝術學學會藝術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年會暨“文化遺產保護與資源利用”學術研討會綜述,2012年第4期《齊魯藝苑》,(1\2)。
140、《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評》,2012年第3期《齊魯教育學院學報》,(1\1)。
141、《論藝術品與藝術商品的價值》,2012年第6期《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1)。
142、《藝術創意與民族元素》,2012年第1期《百家評論》,(1\1)。
143、《南藝的品格》,《百年回眸 百人暢敘》,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11,(1\1)。
144、《文風的轉變與批評的繁榮》,2013.2.20《文藝報》,(1\1)。
145、《當代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內容創新》,2013年第3期《藝術百家》,(1\1)。
146、《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管理屬性》,2013年第4期《齊魯藝苑》,(1\1)。
147、 《2012年山東電影學理論研究綜述》,2013年第4期《齊魯藝苑》,(2\2)。
148、《論城市創意中文化與科技的融合》,2013年第4期《吉林藝術學院學報》
149、《新中國“十七年”電影藝術創作的娛樂性研究》,2013年第5期《藝術百家》,(1\1)。
150、 《2012年山東藝術學理論研究綜述》,2013年第5期《齊魯藝苑》,(2\2)。
151、《論文化建設的快與慢、動與靜》,2014年第1期,《東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11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1)。
152、《藝術活動創意與策劃的當代闡釋》,2014年第1期,《藝術探索》(廣西藝術學院學報),(1\1)?!端囆g管理學研究》2013年12月,東南大學出版社,(1\1)。
153、《當代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藝術管理分類研究》,2014年第3期,《藝術百家》,(1\1)。
154、《確立非遺保護的科學理念》,2014年第4期《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1\1)。
155、《重視藝術管理理論研究的深化與拓展》,論文集《藝術的共生與互動》序言,2014年9月《學苑出版社》,(1\1)。
156、《論公共文化服務的當代意蘊與發展路徑》 ,2014年第6期,《藝術百家》,(1\1)。
157、《論藝術創制類別的區分與評判標準的差異》,2014年第6期,《東南大學學報》(社科版),(1\1);
158、《山東社會科學年鑒?2013?藝術學理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10,(2\2);
159、《山東社會科學年鑒?2013?電影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10,(2\2);
160、《我國當代藝術管理的基本特征》,《藝與腦?藝術管理思考》,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11,(1\1);
二、 承擔課題
1、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建設指導思想研究 國家社科規劃項目(批準號:08BG55; 2008.10-2010.12 經費7.2萬元。(排名1\1)。
2、社會主義時期藝術生產與文化市場研究 教育部“八五”社科規劃青年項目(1993)。(1\1)。
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文化藝術管理思想研究 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批準號05BYJ18),(2005),經費:5萬元。(1\1)。
4、《文化藝術管理學》 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項目(2003),(1\1)。
5、《藝術美學》 國家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項目(2006),(1\1)。
6、《山東省電影市場與文化產業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2004),(2\2)。
7、《藝術批評學》 山東省教育廳社科規劃項目(2005),(1\1)。
8、《藝術概論》被評為山東省高等教育基礎學科省級建設項目(2006),(1\2)。
9、藝術產業基本理論研究,山東省研究生創新計劃立項項目(批準號SDYY08083,2008),(1\1)。
三、獲獎情況
(一)教學成果獲獎:
1、“文化藝術管理的學科的設置與探索”,項目負責人,獲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評審委員會,(1\5),2001.8;
2、 “藝術學基本原理教學與研究”,項目負責人,獲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評審委員會,(1\5),2009.5;
3、“藝術批評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負責人,獲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評審委員會,(1\5),2014.3;
4、《電影學論綱》,2008年10月山東人民出版社,主編,獲第二屆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6)。
5、《藝術學導論》,齊魯書社2004年9月出版,山東省教育廳教材成果二等獎,2009.3(1\2)。
6、2004年,與劉家亮等共同承擔的《藝術概論》課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1\2)。
7、“藝術批評教學與實踐”,項目負責人,獲山東藝術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2009,(1\1);
(二)科研成果獲獎:
1、《試論中國當代電影的意象追求》,《當代電影》1992年第5期,獲 1993年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獲1993年山東藝術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1)。
2、《中外影視名作辭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主編之一,獲1994年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獲1994年山東藝術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1)。
3、《藝術家與文化市場》, 《戲劇叢刊》1993年第1期,獲第八屆華東“田漢戲劇獎”三等獎 (1994年),(1\1)。
4、《電影藝術基礎教程》,專著,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二副主編,獲第十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5年12月),(1\1)。
5、《探索的執著與困惑》,《戲劇叢刊》1995年第3 期,獲第二屆山東省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6年12月),(1\1)。
6、《文化藝術管理學》,專著,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獲第十二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7年12月),獲山東省首屆“劉勰文藝評論獎”(1998年),(1\2)。
7、《藝術學概論》,專著,泰山出版社1996年出版, 獲1997年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獲1997年山東藝術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1\1)。
8、《重軛下的艱難超越》,《戲劇叢刊》1996年第4期,獲第十一屆華東“田漢戲劇獎”評論三等獎(1997年),(1\1)。
9、《試論藝術學學科發展的當代走向》,《齊魯藝苑》1997年第4 期,由《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8年第2期選用,獲山東省藝教委藝術教育論文評獎一等獎,(1\1)。
10、《藝術美學》,專著,泰山出版社1998年出版,獲第十四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9年12月),(1\1)。
11、《試論電影文化的當代特性》,《齊魯藝苑》2000年第4期,2001年第4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獲2001年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獲第十六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年12月)。(1\1)。
12、《電影學概論》,專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年),主編之一(1\6)。
13、《中國文化藝術可持續發展研究》,專著,齊魯書社2005年3月出版,獲第二十一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7年6月),獲山東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9月)(1\1)。
14、《論文化藝術管理的主體系統》,2005年第二期 《文藝研究》,獲2008年度山東省 “劉勰文藝評論獎”,(1\1)。
15、《藝術美學》,專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獲2008年度華東六省一市“優秀圖書獎”,(1\1)。
16、《文化管理學概論》,專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獲2008年西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協會優秀圖書獎,(1/2)。
17、《論文化藝術活動的通俗與低俗》,《藝術百家》2010年第六期,獲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10年會中國影視教育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1\1)。
18、論藝術創意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 2010年第一期《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獲2011年度山東省 “劉勰文藝評論獎”,(1\1)。
19、《藝術與創意》------2009.5 山東友誼出版社,獲山東省第二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1\1)。
20、《新中國初期電影政策的歷史啟示》------ 2009.6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獲第四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二等獎,(1\1)。
21、《新中國“十七年”電影藝術創作的娛樂性研究》,2013年第5期《藝術百家》,獲全國影視教育學會學會一等獎(2013),(1\1)。
(三)學科建設成果:
1、2000年,公共事業管理(文化藝術管理)專業被評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本人為負責人;
2、2005年,該院藝術學學科被評為山東省省級重點學科,本人為帶頭人;
3、2005年,文化藝術管理被評為山東省文化藝術重點學科, 本人為帶頭人;
4、2006年,公共事業管理(文化藝術管理)專業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本人為負責人;
5、2007年,該專業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教學團隊,本人為負責人;
6、2009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本人為負責人。
四、社會榮譽
1、1994年被評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2、1997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
3、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4、2004年被評為山東高校教學名師。
5、2012年,被評為國務院頒發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五、社會兼職
1、全國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2、全國藝術學學會藝術管理委員會會長;
3、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常務理事;
4、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5、山東省文聯委員;
6、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7、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評獎委員會委員;
8、山東影視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