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晚上七點,文學院“歷山論壇”博碩本聯動樂學項目通過網絡直播方式繼續推進。文學院2018級文學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張欽擔任主講人,以“漫談后疫情時期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為題,借助網絡平臺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妙絕倫的思想盛宴。

張欽通過對熱播電視劇《慶余年》中相關文化產業片段的探討,引導同學們思考“何為文化產業”這一問題。從當下疫情背景出發,條理清晰,層層深入地對“文化產業的概念及特點”“疫情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影響及新變化”“疫情后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疫情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啟示”等四個部分進行分析,論述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內容。
首先,張欽在對“文化工業”相關概念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結合聯合國對文化產業的定義與統計,進而談及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及統計標準,并舉引故宮博物院IP的孵化及衍生品的創造等具體的例子,重點闡述了文化產業所具有的雙重屬性、融合性、高附加值、輕資產性等特點。深入淺出地帶領同學們明晰了文化產業的相關概念和特點,使同學們對于文化產業的相關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
隨后,結合國家統計局等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張欽細致地分析了此次疫情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影響及疫情之下中國文化產業發生的新變化。張欽指出,疫情之下線下聚集性行業受損嚴重,文化旅游、電影院線、會展等行業遭到了斷崖式下滑。然而線上文化消費逆勢上揚,網絡視頻、新聞信息、互聯網平臺等行業躍遷式上漲?!爸腔劬皡^”“抖音直播”“云展覽”“云綜藝”等文化活動的相繼出現,進一步闡明疫情下文化產業在內容創作、體驗形式、場景重塑等領域產生的新變化。

在“疫情后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部分的解讀中,張欽認為,后疫情時期的文化消費必將助推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這一發展主要體現在:以投資新基建為契機,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以文化消費政策為引領,釋放文化消費潛力;以文化市場下沉為導向,助力文化普惠發展;以優質內容創作為重點,加強文化監督等四個方面。
最后,張欽援引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學院范周院長和中共中央黨校祁述裕教授的觀點,對疫情對中國文化產業的相關啟示進行總結,提出應建立文化應急體系、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新文化體制機制等建設性建議。
當下,文化產業已逐漸的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豐富著每個人的精神世界,反思疫情對中國文化產業帶來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整場講座內容翔實,張欽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后疫情時期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同學們通過線上問答,與主講人進行交流,獲益匪淺。
本次講座以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積極響應了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一如既往地踐行了“歷山論壇”博碩本聯動樂學項目的理念和初衷。此次講座加深了同學們對文化產業的理解,展現了我院青年學子孜孜不倦、求索求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培育了文學院的優良學風。
撰稿: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