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七點,文學院“歷山論壇”博碩本聯動樂學項目通過網絡平臺直播的方式繼續推進。本期論壇主題為“魯迅之死與國民魯迅的衍生”,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2018級博士研究生劉友誼擔任主講人,借助網絡平臺與本科和研究生同學們進行學術交流。
作為中國現代作家中首屈一指的文學巨匠,魯迅其人及其作品在現當代文學研究中長盛不衰。劉友誼博士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新穎的思路對魯迅進行重新解讀,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思想盛宴。
本次論壇主要從“國民性批判和國民形象建構”、“魯迅之死與‘國民魯迅’的誕生”、“多種視角下的國民魯迅”三個層面展開論述。主講人首先對中西方知識分子對中國國民性探討和研究的歷程進行梳理,在第一方面關于“國民性批判和國民形象建構”的論述中劉友誼指出,梁啟超、陳獨秀、魯迅那一代人發起的中國國民性批判,可以追溯到黑格爾甚至孟德斯鳩。緊接著,劉友誼圍繞國民形象的塑造與國民性探討相伴而生進行探討,提出國民形象是國民性的承載,理想的國民投影到文學作品之中就是理想國民形象,因而魯迅創作的很多經典國民形象,極大地開拓了國民形象的深度和廣度。
隨后,劉友誼由中國傳統文化對生死觀的認知切入,通過列舉魯迅作品中的相關描述,由對魯迅葬禮舉行過程的敘述進而深入剖析,對“魯迅之死與‘國民魯迅’的誕生”這一層面進行進一步闡述,得出魯迅實現了自己對傳統生死觀超越的結論。第三個層面“多種視角下的國民魯迅”的解讀中,劉友誼從魯迅自我、親人、朋友、學生、論敵、政府以及國際的多重維度對“國民魯迅”進行解析,力圖還原原作中真實的“國民魯迅”形象。
劉友誼的分析詳細而透辟,講解由淺入深,層次分明,可以窺見主講人的識見廣博。參與論壇的同學們也在劉友誼發散式的思維引導下,對魯迅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立體的了解,對文學意義的思考也得以更加深入,同學們在留言中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本次論壇采用“企業微信”直播進行,響應了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的同時,充分貫徹和踐行了“歷山論壇”博碩本聯動樂學項目理念和初衷。我院同學積極參與、共同聆聽,在主動學習中不斷充實自我,展現了文院學子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歷山論壇在線上的持續推進,為文學院學生文學、文化與思想上的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也凸顯了我院“斯文在茲”的精神內核。

撰稿:尹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