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由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初中語文“名師名篇”教學研討會于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洪家樓校區順利舉行。本次活動以“聚焦核心素養,激發課堂想象”為主題,希冀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激發教師教學的想象力和學生的思維潛能,探索自讀課文、群文閱讀、語文項目式學習的策略與路徑,實現閱讀教學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本次活動特邀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肖培東,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劉恩樵,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慶玉執教公開課。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李玉亮,山大附中奧體中路執行校長、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申桂華,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執行校長董會麗,山大附中鳳凰路學校執行校長王兆貞,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波等集團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山東大學附中語文教研組長王金峰主持。集團濟南五校區的中小學語文骨干老師、菏澤山大附中實驗學校,內蒙古包頭的部分校長和領導,河南確山縣的部分校長,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等參加了本次會議。與此同時,青島山東大學實驗學校,山大附中永鋒實驗學校,利津縣的初中語文老師通過視頻直播觀看學習。

領導致辭
15日早上8點,會議準時開始。山大附中執行校長董會麗致詞。會議接下來進入備受期待的公開課觀摩環節,三位專家相繼登臺執教。

肖培東老師授課中
行云流水 靜待花開
當日上午,與會人員首先觀摩學習了由肖培東老師執教的《周亞夫軍細柳》一文,肖老師抓住“自讀”課文的定位,耐心從容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朗讀和理解課文。肖老師的課堂突出教材意識,使得學生明白要將目光聚焦于課文,學會挖掘教材上研討練習的價值,從而掌握自主學習策略,鍛煉自己不斷成為學習的主人。肖老師主張“簡簡單單教語文”,在這節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巧妙挖掘和利用課后思考與練習這個隱蔽的“老師”,還原文言文自讀課文教學的真實過程,拋開PPT的束縛,以循循善誘的引導人姿態使同學們上了一堂“真誠”的語文課。

劉恩樵老師授課中
讓每一個日子都看見歡喜
“歡喜”是劉恩樵老師執教的丁立梅群文閱讀教學的主題,劉老師著眼于丁立梅散文給人以詩意啟發的特點,精心選取了《低到塵埃的美好》《小歡喜》《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3篇散文,以群文的形式讓學生們對其進行整體性的感悟和思考。課堂中以“悅讀”“眾議”“練寫”三個大環節為線索,將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穿插于其中。同學們在劉老師的點撥引導下,從散文的選材、語言、結構三個方面,層層強化散文閱讀語感能力,自主高效地發現了丁立梅散文的特點,找到了丁立梅在生活中能時?!皻g喜”的原因。課堂節奏收放有致,劉老師最后的總結使得課堂清晰明了,同學們從容不迫地體驗了一場“歡歡喜喜”的散文群文閱讀課。

潘慶玉教授授課中
挑燈看劍品壯詞
潘慶玉教授以辛棄疾作為“濟南名士”的代表導入課堂,從辛棄疾浩繁的作品中精心選取了《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鷓鴣天?博山寺作》3首詞,展示了一堂具有文化深度、歷史寬度和審美張力的辛詞群文閱讀課。潘教授首先將目光聚焦于“醉里挑燈看劍”一詞,教學設計以“夢”為馬,讓學生體會辛棄疾醉后狂態以及報國“執念”,繼而追憶“壯歲旌旗擁萬夫”的少年壯舉和人生高光時刻,輔以“史傳”知人論世,讓學生感受辛棄疾內心郁積的巨大痛苦和義憤。一句“心歸何處”的追問,打開了隱含在《鷓鴣天?博山寺作》隱居生活背后的傲岸人格——寧做我,豈其卿。潘教授最后借助篆書“氣”字迂回曲折的造型特征,揭示出辛詞氣象萬千,既有慷慨激越的豪氣干云、又有沉郁羈勒的潛氣內轉的美學特質。頓時,一個“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壇英雄形象屹然而立。課堂達到高潮時一個“孤獨”的形象映入眼簾,最后以填寫題記致敬詞人的形式結束課堂。課雖結束,幼安雄風猶在耳畔!
三位專家授課結束后,與在場的各位一線教師以及研究生同學們進行了交流討論。潘教授首先從辛棄疾詞用典多而巧的特點談起,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合適的詞作、進行有效的互文性教學設計進行了闡釋。劉恩樵老師詳細談了丁立梅群文閱讀課的選擇緣由和設計思路,提出許多關于群文閱讀教學的建議。肖培東老師提出老師們要強化教材意識,認為做好教材研讀、利用好文本資源是師生們的重要任務。三位專家耐心解答了現場一線教師們和研究生同學們的問題,互動熱烈,氛圍融洽。
下午會場由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兩位青年教師進行“項目式學習”的授課展示。項目式學習是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目前所推行的教學理念,主張以項目式情境為載體,以轉變學習方式為途徑,積極探索語文核心素養落實的途徑。

趙學東老師授課中
順流而行 展示探究
首先由山東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趙學東執教,其課題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探究”。他以《魯迅先生最后的合影》蠟像開啟課堂,設定魯迅紀念館舉辦“人物館”的專題展覽情境,設計了選擇人物制定“蠟像”的任務。同學們積極在課堂上展示、討論,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圖。本堂課幫助同學們養成了探究學習的好習慣。

鄒子韜老師授課中
結構探索 項目學習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青年教師鄒子韜以“項目式學習——校園參觀指南”為題,在課堂中為我們展示了學生們自學《蘇州園林》的思維導圖。在展示學生“學習過程”的環節中,同學們說明完成思維導圖的依據,老師穿插總結說明文寫作特點。接著是校園參觀指南的展示與評價,在任務單的完成中實現仔細觀察并介紹校園、提高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評課互動
課后,三位專家與在場老師們進行了融洽熱烈的交流討論,潘教授圍繞理念的理論性與課堂的直觀性做出了針對性指導。劉恩樵老師認為學生的學習狀態得到了很大改觀,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行為明顯增多,提倡“微項目學習”的進一步推廣和完善。肖老師首先對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修改建議,并在明確學習指向、優化學習程序、以項目式學習帶動學科建設、提升學科教師素養和學生人文精神等方面給出了建議和總結。

李玉亮書記做總結發言
活動的最后由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李玉亮做總結發言。對三位專家的課分別給予高度評價,并就兩位語文老師的項目式學習展示課提出了完善和改進意見,就群文閱讀與項目式學習的聯系進行了頗具啟發性的闡述。

研究生同學合影
文學院研究生同學在本次活動中表現積極,發言踴躍,收獲豐富。同學們了解了山大附中項目式學習的理念和實踐情況,對單篇閱讀教學改革、群文閱讀教學探索、語文項目式學習等課題,產生了新的思考和認識。這次活動對提升研究生的語文教育專業素養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撰稿:劉亞琦、周夢真】